无障碍浏览|网站地图|RSS订阅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答复>市人大代表建议 > 正文

对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维保及管理的建议》第55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 发布时间:2024-06-28

刘敬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住宅小区电梯维保及管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为强化我市住宅小区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压实各方安全职责,有效消除电梯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乘梯安全和出行便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辽宁省电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对全市住宅小区电梯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总体工作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全面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监管环节完善、安全措施到位、应急救援及时、矛盾化解有效的电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我市住宅小区电梯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电梯安全事故。

二、压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

电梯使用管理人及维保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维护电梯安全运行。

1、电梯使用管理人责任。电梯使用管理人(一般指物业服务企业)是住宅小区电梯使用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电梯日常使用安全负责。电梯使用管理人在电梯轿厢内显著位置张贴检验合格标志、联系电话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当电梯出现故障时,及时组织维修,保障业主乘梯安全;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升电梯使用管理人安全管理水平;广泛开展电梯安全乘坐知识宣传,增强业主安全乘梯意识。

2、电梯维保单位责任。严格按照维护保养合同以及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电梯产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规定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电梯维护保养质量;实施电梯维保信息公示制度,在辽宁省电梯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公示电梯维保信息和无纸化维保记录;发现电梯存在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告知电梯使用管理人,提出处理建议和所需费用。发现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向本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

三、强化安全综合监管措施

我局要求各属地市场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落实监管责任,不断提高我市住宅小区电梯安全管理水平。

充分运用辽宁省特种设备追溯系统辽宁省电梯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对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监督执法检查,严厉查处电梯使用单位未按规定要求,保持电梯紧急报警装置24小时有效应答紧急呼救、未经登记使用、超期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电梯维保单位未执行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维保,未签订有效维保合同,违规转包、分包等行为,督促电梯维保单位和使用管理人主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四、加强应急抢险处置

我省电梯应急救援体系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一)电梯应急处置平台软件。在辽宁省电梯安全管理服务平台中设置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模块,基于全省电梯和关联人员基础信息以及无纸化维保的人员动态关联数据,实现电梯位置、关联人员准确可查;平台将电梯困人等通知通过微信小程序推送至救援人员,为电梯应急救援提供准确信息,实现救援全过程管控、记录。

(二)电梯应急处置客服电话。在各市分别设置电梯应急处置客服电话,各地电梯乘客一旦被困电梯,拨打客服电话后直接接入各市电梯应急处置监控中心,各地客服通过平台软件及电话督促救援人员及时解救被困乘客。

(三)电梯应急处置监控中心。设立市级电梯应急处置监控中心。应急处置监控中心客服人员小时值守电梯应急处置客服电话,发生电梯困人事件时全程跟踪救援情况,安抚被困乘客,督促救援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救援结束后将结果录入平台。

(四)电梯应急救援队伍

组建市级电梯应急救援队伍,纳入电梯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完善一级(签约维保单位)、二级(网格化救援站点,由指定的、有能力承担救援的单位组成)、三级(消防)应急救援网络。救援运行模式如下:乘客被困电梯后可拨打应急救援电话报出电梯轿厢内的位编号,各地应急处置监控中心接到电话后在电梯平台录入电梯编号定位电梯。启动一级救援,平台向该电梯的维保人员发送微信通知,客服人员向其拨打提示电话,督促其在手机端(微信小程序)确认情况并开展救援。一级救援未响应即启动二级救援,平台向网格化救援站点救援人员发送微信通知,客服人员向其拨打提示电话,督促其在手机端(微信小程序)确认情况并开展救援。二级救援未响应则启动三级救援,由客服人员请求消防部门开展救援。

(五)电梯应急救援标识牌。为全省电梯设置电梯平台标识牌,将电梯编号、二维码、救援电话印刷于标识之上,张贴在电梯轿厢内或扶梯旁。乘客被困电梯可读取标识牌上救援电话、电梯编号,向客服人员报出电梯编号后,利用平台即可实现定位,救援人员收到救援通知和电梯位置信息。标识牌除用于电梯应急救援外,公众可扫码了解电梯安全状况。

   

 

【责任编辑:耿永坤】  【关闭】 分享到: